將顯微鏡下的"微戰場",轉化為生物醫藥的競技場。《"羚"跑新賽道》今天帶您走進一家瞪羚企業——河北森朗生物,看企業如何以硬核科技打破國際壟斷,打造生物醫藥領域高效轉化的標桿。
顯微鏡下,一隊T細胞(淋巴細胞)化身"智能獵手",以納米級的精度開始圍剿癌細胞,鎖定、包圍、爆破。納米級的精度來自于"CAR(腫瘤嵌合抗原受體)"的加持,它就像裝在"細胞特工隊"身上的定位導航裝置,能夠瞬間識破癌細胞的偽裝。
本臺記者 楊宗釗:
我現在所在的位置,是河北森朗生物細胞療法商業化生產基地。在這里,數以億計的"生命戰士"CAR-T胞被激活和培養,它們即將奔赴患者的體內,開展一場對抗癌細胞的"精準狙擊"。
T細胞是人體自身免疫系統的"戰士",能識別清除入侵的病原體。通過基因工程激活T細胞并裝載腫瘤嵌合抗原受體,使它成為精準識別癌細胞的"超級戰士"CAR-T細胞。作為全球生物醫藥競爭焦點,河北森朗不斷攻堅核心技術,從納米抗體平臺建設,到慢病毒工藝難題攻克,再到新藥臨床試驗,突破細胞治療產業化一系列關鍵瓶頸。

河北森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研發轉化中心總經理 王琳:
SENL101這一款產品,采用的是具有完全知識產權的雙納米抗體結構,并且采用無需任何基因編輯的自然選擇的CAR-T細胞培養工藝,保證療效的同時大大提高了產品安全性,除了目前在國內做注冊的一期臨床以外,還獲得了FDA批準的孤兒藥的認定。源頭上面的這種原創,都是(通過)我們的自主創新來實現的。
核心技術要不來、買不來、討不來,唯一的出路就是埋頭苦干,自主創新。正是憑著這種精神,森朗生物集中攻克了一系列技術、工藝難題,企業由此步入"快車道" 。它研發的河北首個獲批進入臨床試驗的CAR-T藥品進入Ⅱ期臨床試驗。

河北森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高飛:
正常的產能下,一個月只能出40人份的免疫細胞,但是我們經過改良以后,我們這一層3000平米,(每年)能夠產生1000人份的CAR-T細胞,產能翻到兩倍到三倍。
作為生物醫藥領域的瞪羚企業,森朗以高速創新打破國際技術壟斷,逐漸構建起覆蓋質粒制備、慢病毒載體生產到CAR-T細胞制備的自主可控體系,實現了"研發到生產再到臨床"的一體化閉環,成為生物醫藥領域高效轉化的標桿。

河北森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研發轉化中心總經理 王琳:
通過近十年的創新研發,目前已經做到了全球領先,耗材和設備上面盡最大可能實現國產化的替代,做到了成本最低、效率最高,要比目前已上市的產品,從成本上會降低80%以上,為更多患者提供可及和可負擔的治療。
將腫瘤天價治療變為患者"能力可及",持之以恒的創新讓森朗生物從"技術突圍"實現"產業蝶變"。CAR-T細胞生產平臺滿產年產2000人份,實現產能倍增,企業規模從5000平方米到如今1.4萬平方米,成為華北地區規模最大的商業化基地。
一路走來,森朗生物已從"賺快錢"的技術服務商蝶變為"啃硬骨頭"的創新藥企業。

河北森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高飛:
(做)技術型企業的時候是可以(實現)短期盈利的,如果轉化成一個研發型企業的話,我們就需要不斷的一個投入。我們到底是堅持走下去,還是要停留在技術層面上,內部也很多的爭論,決定性的一個時刻,當時森朗堅定地選擇了這條更加艱難,但是惠及社會、惠及患者的方向。到現在森朗的第一個病例(患者),已經無病生存了9年了。
瞪羚新觀察
產能提升3倍、制備周期縮短40%、成本下降80%……在森朗生物的發展敘事中,"生命健康"始終是核心關鍵詞。技術價值與人文關懷深度綁定的邏輯,讓"生命奇跡"成為創新標尺,森朗正代表中國向世界遞出"生命處方"。